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推进,作为河南省探索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突破口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在河南省经济社会爬坡过坎、转型攻坚中发力。
产业集聚区亮点频现
今年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也呈现出了“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变化。“意料之中”,今年一季度河南生产总值8.4%的增速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意料之外”,是经济运行速度回落幅度之大超出了预期。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受既有的经济结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由于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较大,大量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在需求不足、竞争加剧时受到的影响更深,传统的支柱产业如电解铝、钢铁、煤化工、煤炭等纷纷陷入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表现更显不俗。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利润同比增长近2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超过13个百分点,利润占到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7.2%,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前5个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了33.2%,占全省投资比重近50%;在建的亿元以上项目,以及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都占全省的一半还多。
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部署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日益成为河南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载体和突破口。到2012年底,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突破了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了2.47万亿元,从业人员近300万人,累计新增就业人数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县域经济的新兴增长极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促进转型升级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也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农业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在传统农区社旗县,这个多年来经济徘徊不前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来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城互动,面貌发生了巨变,今年前4个月工业用电量增长达23.1%。
据社旗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平介绍,集聚区自2009年设立以来,到2012年底建成投产项目73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5亿元,其中,主导产业食品行业的18家食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5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完善,当地根据主导产业和企业需求培训农民,在产业和企业入驻前提前展开针对性培训,吸纳农民到产业集聚区内来就业生活。记者了解到,目前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内,已经完善了职业高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汽车站、保障性住房、广场游园等功能性设施。2012年园区就业人数达到1.9万人,预计今年将超过2.5万人。
以产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河南省一批县市形成了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平原农业县临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超百亿元规模的食品产业集群,并成为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在不到4年时间里累计有4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市常住人口也从14万人增加至24万人,带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工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也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据县委书记王国干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了54%,与2009年相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6家发展到了40家,经营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由9家增加到了2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446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2000元。
提升发展水平 助力转型攻坚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河南省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内外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供应日益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已经有55个,3年累计新增就业逾166万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了7000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主层产业不清晰、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主层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产业集聚的配套服务功能、集约发展水平等都有待提升。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将力争在2015年实现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00万以上的目标,同时重点在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下工夫。